[本站訊]12月15日,以“贏創新有道,大業域無疆”為主題的山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十周年總結表彰大會在中心校區舉行。校長樊麗明出席會議并講話,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學院院長仝興華致辭。
樊麗明在講話中對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肯定。她表示,要充分認識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響應國家號召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應有之義,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要清醒認識山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成績和不足,近十年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廣覆蓋、全過程、普受益、可持續”,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充分、創新創業教育的“覆蓋面”不夠全、“含金量”不夠高、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力度不夠大等突出問題。
樊麗明強調,要聚焦關鍵,深化改革,打造山大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一要注重“促融合”。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體美勞教育有機融合,與山大育人傳統的有機融合,與服務山東戰略的有機融合,大力開展“學生雙創”“教師雙創”“校企政雙創”“產學研雙創”和“國際化雙創”等,在服務山東中贏得資源、加快發展、提高水平。二要推動“全覆蓋”。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員覆蓋;打造雙創“金課”,探索推動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新醫科交叉融合、專創融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學科覆蓋;強化創新創業訓練,推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覆蓋。三要著力“提水平”。建好優質雙創平臺、校內外特色創新創業基地,加強校政企創新創業教育合作交流,堅持一校三地一體發展、協同發展;完善投融資模式,加大對科技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創客空間—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產業園”分階段梯次的孵化鏈,實現“創意—技術—產品—產業”的生態轉化;做強齊魯創業講堂等雙創工作品牌,推進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建設,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與實踐平臺。四要突出“強激勵”。把創新創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深化學分制改革,制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有效激勵學生創新創業。
仝興華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將繼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將“從業就業教育”的育人理念向“創新創業教育”轉變,變教與學的“單聲道”模式為“雙聲道”模式,讓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成為山大學生的特色。
本科生院院長、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傳勇回顧了2009至2019年山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發展歷程,介紹了近十年來山東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取得的豐碩成果。
會上表彰了山東大學創業之星、創新之星,山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突出貢獻教師、優秀指導教師、優秀工作者以及《創業基礎》榮譽課程優秀教師等,并為創新創業教育合作企業和創新創業協同育人實踐平臺授牌。山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指導老師獲得者代表陳桂友發言,他回顧十年來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取得的成果,對學校給予的良好創新創業實踐環境與激勵政策表示感謝。創新之星代表李登旺,創業之星代表古欣、李天馳,管理學院在校博士生劉泓辰等分別介紹了在山大讀書期間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成長經歷,感謝學校和老師在自己成長道路上給予的指導和支持,并各自匯報了畢業后在不同崗位的工作經歷以及取得的成績。
大會由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微電子學院邢建平教授主持。來自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教師、優秀校友和部分在校生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
山東大學2009年開始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負責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取得豐碩成果。山東大學本科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成績也一直穩居全國前十位。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由2009年的10個增加到20個,分布在一校三地各校區和文理工醫各學科,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也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山大模式。